
在西貢由茅坪前往打瀉油坳,大部份人沿麥理浩徑4段上景觀一般。在秋冬時,不妨走一轉黃竹山古道,你會看到被歲月洗禮的古磨、田基和屹立多年的高聳石牆,感受客家文化。登山古道平均不費力,乾爽天氣下,比石級忽高忽低的麥理浩徑更好行。

體力

技術

景色
黃竹山古道🏡
大水坑站
➔
梅子林
➔
茅坪
➔
黃竹山古道
➔
打瀉油坳
➔
小瀝源
起步交通:
• 大水坑站B出口
• 乘巴士到富安花園/亞公角街
終點交通:
• 黃泥頭公共運輸交匯處上車
• 83K巴士-往沙田市中心
• 86巴士-往美孚
距離:
約8公里
需時:
3-3.5小時(連休息及拍照)
撤退點:
打瀉油坳往西貢北港/三塊田
補給點:
-
廁所:
大水坑站/廣源邨/黃泥頭村

景點1︰茅坪老屋
這條由馬鞍山往沙田的行山路線,始於大水坑站。出閘向富安花園方向,沿亞公角街過橋接上梅子林路。暗斜而上經過幾個涼亭,水聲源於路旁的梅大石澗。盡頭分叉路取中間「梅子林村」。不用入停車場,細心留意指示牌在鐵絲網邊而行,上一小段樓梯就接上茅坪古道。
古道林蔭滿分,石塊滿佈青苔加上動物叫聲和水流聲,喚起朋友在日本屋久島行山的記憶。路況緩緩上斜不太辛苦。茅坪老屋一帶有多間廢棄舊屋,當中路旁的雙層大宅仍有窗框,但屋頂已倒塌。


▼按圖輯放大路況▼

景點2︰搾糖石磨
雙層大宅前行不久有一條小橋建於溪流之上,不要過橋,右面石砌小徑才是黃竹山古道。經過一道石牆,幾分鐘後留心右面一對石磨,和大腦古道那石磨差不多大細,旁設一對石柱。石磨的運作方式和作用可參考行山網站綠洲文章大腦上洋。


景點3︰黃竹山村落
路線方向尚算清楚,兩旁一格格的田基外,需要多次跨過塌下的大樹,有點像斯巴達障礙賽。不久經過數米高的石牆,是香港少有歷史久遠卻又屹立不倒的石牆。行過不少舊村,這道牆規模很大。高牆過後荒廢村屋陸續現身眼前,2021年到訪之時門框和牆身相對完整,大部份屋頂和瓦片散落地面。整條村落規模不少,一間連一間。
據葉德平及邱逸著作《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文化》,黃竹山又名石頭城,以鍾和沈姓為主。黃竹山村以農業為生,另會在山上採藥,以著名土產大藍作染料。日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黃竹山為基地,令村民逃避日軍一度離開。戰後山上交通不便,村民陸續離開後荒廢。
馬鞍山行山路線︱由初級昂平到高難度吊手岩


西貢一帶有不少古道,大腦古道、茂蠔古道、西貢古道、北港古道、茅坪古道、企壁山古道、水牛古道等,黃竹山古道算是當中人氣較低的一條。黃竹山古道林蔭指數高,步行時有深山修行的空曠感。不過潮濕時青苔多、蚊蟲和蜘蛛網更多,強烈建議秋冬才到訪。古道腳感佳,較麥理浩徑4段登打瀉油坳更節省力。然而有不少分叉路,最好經常查地圖。
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