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逕山高度為海拔507米,與583米的青山之間為屯門市中心。今次登九逕山不是由屯門起步,而是於元朗楊家村,經過黃泥墩水塘、侵蝕嚴重的神仙轍劣地,手腳並用才登上九逕山,先難後易。由這路線登難度不低,沒有樹蔭而且零補給,只宜在涼快的秋冬天起步。 體力 技術 景色 中級路線 大棠黃泥墩村➟黃泥墩水塘➟神仙轍➟九逕山➟麥理浩徑終點 起步交通: • 朗屏B出口乘K66巴士,大棠黃泥墩村落車 終點交通: • 乘杯渡站輕鐵506P、614、614P • 屯門屯仁街乘巴士如58M、63X、258A、260X、860等 • 沿杯渡路行5-10分鐘至屯門西鐵站乘西鐵 距離:約8.5公里 需時:4-5小時(連休息及拍照) 撤退點:- 補給點:- 廁所:黃泥墩村 楊家村田園風光 九逕山的行山路線很多,今次由楊家村起步。於朗屏B出口行人天橋,左轉落地面,過馬路往屏昌徑的巴士站乘K66巴士,總站大棠黃泥墩村落車。僑興路沿垃圾站方向的黃色欄杆而行,有指示往千島湖清景台。楊家村整齊的蘆薈,農田的清新氣息,香港少有。於二級歷史建築適廬右轉,不久接上山的樓級。 ▲適廬始創於1936年,為二級歷史建築 ▼按圖輯放大路況▼ 1朗屏B出口乘K66巴士黃泥墩村落車 2沿僑興路上黃泥墩水塘及九逕山 3沿黃棠石澗方向及農田前行 4適廬始創於1936年,為二級歷史建築 5右轉沿農田邊上黃泥墩水塘 6左轉上樓梯,涼風欠奉 7浮沙碎石多,行山鞋十分重要 8黃泥墩水塘是灌救之用 9黃泥墩水塘人氣低,可獨享天空之鏡 10在水壩右方往神仙轍 11過橋上神仙轍 黃泥墩水塘天空之鏡 約20-30分鐘天然山徑,夾雜少量近年修整的梯級,抵達1961年建成的黃泥墩水塘。黃泥墩水塘容量約12萬立方米,為興建大欖涌水塘影響灌溉的八鄉及十八鄉的農民提供灌溉用水。黃泥墩水塘面積不大,勝在人氣低而且風力不強,不難拍出天空之鏡美景。 ▲黃泥墩水塘水面平靜 13神仙轍坑的小水潭 14經過植樹牌後路況急轉直下 15神仙轍沖溝要非常小心 16神仙轍地質與水婆婆山相似 17風化沖溝嚴重,宜戴手套及穿長褲 18回望神仙轍坑與黃泥墩水塘 19向西北的388米高山丘進發 20九逕山一帶的山勢獨特 21落山谷再上竹篙屻嶺 22回望「跣過的路」 23九逕山行山路線,有大欖涌千島涌作伴 24竹篙屻嶺景色有靚景打卡位 神仙轍路況欠佳 在黃泥墩水塘水壩右方往左轉,經「此路不通牌」右方的小橋往神仙轍。先略為往下走,經過一個與九逕山風格南轅北轍的神仙池,沒有雜音只有流水聲。神仙轍劣地沖溝嚴重,經植林後情況略有改善,但岩石仍然鬆散,行山時要小心勿行近崖邊。由此至九逕山有多番上落不少的起伏,對體力有一定要求,宜戴手套及穿長褲,尋找僅有的樹蔭休息。 ▲落山谷再上竹篙屻嶺 3份1個千島湖打卡位 手腳並用登上388米高山丘,回望已經很遠的黃泥墩水塘,但更難的路卻在前方。有幾段急上急落正好測試行山鞋性能。九逕山一邊望向青山、一邊望到3份1個大欖涌千島湖,其地勢為屯門獨有。竹篙屻嶺過後不知是難關已過還是習慣了地勢,像行得愈來愈自然。 ▲往大石頂及九逕山路況 25沿沖溝跣落山時小心 26九逕山路線零樹蔭,要帶足夠糧水 27九逕山夏天不宜,乾爽的秋冬限定 28往大石頂及九逕山路況 29屯門行山路線中,九逕山具難度 30九逕山一帶奇石多,這是魚石? 31緩緩往九逕山為最低難度一段 32九逕山設直升機停機坪 33九逕山高度為海拔507米 34九逕山的山火瞭望台是打卡位 35九逕山打卡位小休一會-35 36九逕山沿天梯落麥理浩徑 九逕山歷史 由大石頂登九逕山為黃泥墩水塘後最輕鬆路段,不一會就抵達直升機停機坪。九逕山又名九徑山,逾500年甘歷史記載了這座現時未算出名的山峰。《新安縣志》卷四《山水略》提到九逕山「在縣南四十里,下臨屯門澳,明海道汪鋐帥土人殲佛朗機人於此」,佛朗機人即葡萄牙人,文中記載了明朝廣東省的「巡海遣副使」汪鋐擊退葡萄牙人的事蹟。九逕山被藍地水塘、洪水坑水塘、黃泥墩水塘及大欖涌水塘包圍,不過地勢問題未必能看到洪水坑水塘。 屯門行山︱大欖涌、青山、藍地水塘等短線到有難度路線合集 ▲九逕山設直升機停機坪 35九逕山打卡位小休一會-35 36九逕山沿天梯落麥理浩徑 37九逕山落山到市區約一小時 38東升亭向西面屯門徑落山 39屯門徑碎石路多,小心勿拗柴 40不少路段在九逕北坑並排 41接回彩虹欄杆的樓級 42落樓梯至此再右轉回屯門 43麥理浩徑10段尾聲 44九逕山距離不長,難度卻不低 45在杯渡路的輕鐵站可以離開 九逕山行山路線 不能錯過的山火瞭望台 九逕山落山有一間小屋,其實是已廢棄的山火瞭望台,光是其歷史味道,打卡一番是必須的。向著藍地水塘的天梯落山,傳聞超過1000級,光是落山也有機會腳軟,但遇上氣定神閒地輕裝上天梯的伯伯,只能說我輸了。抵達東升亭有多條路段可以離開,虎地郊遊徑相對容易,不過為了前往屯門市中心乘車較方便,向西方的屯門徑落山。路況為天然石級為主,夏天及雨後難度會較高。接上彩虹欄杆旁,左轉20分鐘落山,以麥理浩徑終點作結。可乘輕鐵、巴士及西鐵離開。 總結九逕山行山難度不低,沒有官方修整的路徑,有迷路風險,新手不宜。如想以最低難度上落九逕山,由藍地水塘或何福堂沿天梯上落最好。 流水響、河背水塘、藍地等香港水塘行山路線 ▲屯門徑碎石路多,小心勿拗柴 更多文章 衛奕信徑全走第一至十段︱海景芒草的節奏 八仙嶺留憶記Share Post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by EmailSend Link 格仔山、小夏威夷徑等15條1小時行山路線推薦Share Post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by EmailSend Link 屯門大峽谷、青山腹地外 麥理浩徑、元朗V形谷等香港峽谷合集Share Post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by EmailSend Link Details Kau Keng Shan ? Export GPX KML GeoJSON More Details 專題文章 港島徑全走第1至8段︱山頂棧道行山到龍脊(附GPX)Share Post港島徑全走為香港四條主要行山徑之中最親民,難度也是最低一條,不少人10小時內可完走港島徑(英文︰Hong Kong Trail),想由第一至八段分段完成更幾乎人人都做得到。由山頂盧吉道起步,到香港仔、黃泥涌峽、大潭水塘到龍脊,像是通往香港歷史的旅程。香港島打卡、郊遊以外,同時了解一下未認識的香港。按此睇多啲 馬鞍山行山路線︱由初級昂平到高難度吊手岩Share Post馬鞍山行山好去處,由初級低難度的行山路線馬鞍山郊遊徑、北港竹林,到中級的大金鐘彎曲山,至長距離的麥理浩徑4段,以至高難度需要手腳並用的礦場外脊、吊手岩都可以選擇。視乎自己體力、時間及天氣,就不難在好天氣找到馬鞍山(英文︰Ma On Shan)親子或拍拖好去處,如睇日出、日落就要更加留意保暖和照明工具。按此睇多啲 大埔行山景點︱八仙嶺、三門仔、新娘潭等推介懶人包Share Post大埔位於新界東,大帽山郊野公園以北,面向吐露港,地理位置理想。大埔行山(Tai Po Hiking)路線數量及種類多,既有低難度的三門仔馬屎洲、太和泰國寺、大埔滘等各具特色的適合新手的景點,亦設九龍坑山、燕岩、大刀屻等中高級路線。事實上,大埔行山四通八達,除了衛奕信徑外還可以行到粉嶺、沙田等地方。按此睇多啲 🔗 參考文章 九逕山古戰場——登頂盡覽屯門港 【山城縱走】你沒看過的香港:神仙轍 You May Also Like 31 7 月, 2022 赤柱古道逾170年古橋︱漫遊美利樓卜公碼頭 2 3 月, 2024 沙田行山去慈雲山其實唔難︱水泉澳避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