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奕信徑由赤杜柱峽道到南涌,是唯一一條橫跨香港島、九龍及新界的長途遠足徑,跨越8個郊野公園。1996年1月21日啟用的衛奕信徑全長78公里,在香港四大徑中長度僅次100公里的麥理浩徑。這條行山路線挑戰性在於不少起點和終點都在山中,絕對需要規劃行程及研究交通情況,往往需要比預期。 🤳Let’s Go 衛奕信徑1段行山路線 孖崗紫羅蘭三上三落 行天梯放眼大潭水塘 衛奕信徑2段 小馬山維港景不遜山頂 石礦場戰時爐灶各有歷史 衛奕信徑3段行山路線 一覽維港九龍群山 新手初級入門之選 衛奕信徑4段行山路線 捱過天梯見芒草 東洋山先苦後甜 衛奕信徑5段 望夫石近在咫尺 過馬騮陣勿打擾 衛奕信徑6段 縱遊兩水塘 交通便利3小時完走 衛奕信徑7段 賞漏斗排洪白千層倒影 衛奕信徑8段先甜後苦 蝴蝶飛舞伴你登九龍坑山天梯 八仙嶺零樹蔭 衛奕信徑9段夏天不宜 登屏風山天梯最難捱 衛奕信徑10段 緬懷荒廢客家村落 橫七古道雨後不宜 衛奕信徑難度 衛奕信徑風景雖不及麥理浩徑,但絕不失禮。既有赤柱海景、鳥瞰大潭水塘,緊接具歷史遺跡的魔鬼山和芒草處處的東洋山。城門水塘過後,迎來九龍坑山和香港著名景點之一的八仙嶺,於南涌完結行程。衛奕信徑約78公里,有不少路段如東洋山、九龍坑山、黃嶺及八仙嶺都需要技術及體能,不少人認為比100公里的麥理浩徑更難。 衛奕信徑以第27任香港總督衛奕信(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命名,他任內宣布玫瑰園計劃興建新機,因為熱愛在香港行山故以他命名。 衛奕信徑1段孖崗紫羅蘭三上三落 行天梯放眼大潭水塘 衛奕信徑1段🌼 赤柱峽道 ➔ 孖崗山 ➔ 紫崗橋 ➔ 紫羅蘭山 ➔ 陽明山莊 衛奕信徑1段又名鴻燊段,初段回望為觀賞赤柱海景的最佳位置。孖崗山既有大潭水塘及淺水灣景,紫羅蘭山的黃泥涌水塘和維港景毫不遜色。體力要求不低,幸好有幾個撤退位可供選擇。 體力︰🌟🌟🌟技術︰🌟🌟 即睇💆衛奕信徑1段行山路線 孖崗紫羅蘭行天梯放眼大潭水塘 ▲衛奕信徑1段捱過孖崗山天梯後,紫羅蘭山集合郊野及都市景 衛奕信徑2段 小馬山維港景 石礦場戰時爐灶各有歷史 衛奕信徑2段🌼 黃泥涌峽 ➔ 奧斯本紀念碑 ➔ 渣甸山 ➔ 小馬山 ➔ 基利路 衛奕信徑2段有多個位置見維港美景,同時充滿歷史,由奧斯本紀念碑的香港保衛戰揭起序幕。畢拉山石礦場夾在渣甸山和小馬山之間,另有大潭水塘相伴,目不暇給。接上往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後,有兩組戰時爐灶紀錄二戰的歷史。 體力︰🌟🌟✨技術︰🌟🌟 即睇💆衛奕信徑2段 小馬山維港景不遜山頂 石礦場戰時爐灶各有歷史 ▲衛奕信徑2段先後登渣甸山及小馬山 衛奕信徑3段 一覽維港九龍群山 新手初級入門之選 衛奕信徑3段🌼 藍田/油塘 ➔ 魔鬼山 ➔ 五桂山 ➔ 馬游塘 ➔ 井欄樹 衛奕信徑3段由藍田或油塘到井欄樹,一覽將軍澳、維港、九龍群山景色。本路線有多個撤退位,既是入門之選,有餘力的可登上旁邊的魔鬼山山頂、小夏威夷瀑布等,平凡中增添不平凡。 體力︰🌟✨技術︰🌟✨ 即睇💆 衛奕信徑3段行山路線 一覽維港九龍群山 新手初級入門之選 ▲衛奕信徑3段鄰近鯉魚門海峽,維港景一覽無遺 衛奕信徑4段捱過天梯見芒草 東洋山先苦後甜 衛奕信徑4段🌼 井欄樹 ➔ 大藍湖 ➔ 東洋山 ➔ 飛鵝山觀景台 ➔ 沙田㘭道 ➔ 沙田坳 東洋山為芒草勝地,秋冬必定一片人海。沿衛奕信徑4段由井欄樹經天梯賞芒草,側看九龍四峰包括飛鵝山、象山、東山、大老山,再訪傻強於《無間道》經典場景朝聖接沙田坳,難度及景色成正比例的芒草行山路線。 體力︰🌟🌟🌟✨技術︰🌟🌟✨ 即睇💆 衛奕信徑4段捱過天梯見芒草 東洋山先苦後甜 ▲衛奕信徑4段登東洋山,是秋冬著名芒草行山路線 衛奕信徑5段 望夫石近在咫尺 過馬騮陣勿打擾 衛奕信徑5段🌼 沙田坳 ➔ 引水道 ➔ 九龍水塘記錄儀器房 ➔ 大埔公路 若要行山但不想上斜亦不追求打卡位,由沙田坳到大埔公路的衛奕信徑5段或是答案。這條路大部份由長長的引水道組成,多角度欣賞望夫石,亦可一覽沙田、大圍的市區景色。 體力︰🌟✨技術︰🌟✨ 即睇💆衛奕信徑5段 望夫石近在咫尺 過馬騮陣勿打擾 ▲衛奕信徑5段,在引水道望夫石近在咫尺 衛奕信徑6段 縱遊兩水塘 交通便利3小時完走 衛奕信徑6段🌼 大埔道 ➔ 九龍水塘 ➔ 走私坳 ➔ 金山家樂徑 ➔ 城門水塘紀念碑 衛奕信徑6段行山路線特點明顯,由九龍水塘至城門水塘,勝在路程短、起點大埔道交通方便、難度不高。除城門水塘外,大部份路段環境清幽,是行山郊遊初級入門之選。 體力︰🌟✨技術︰🌟✨ 即睇💆 衛奕信徑6段 縱遊兩水塘 交通便利3小時完走 ▲衛奕信徑6段行山路線,由九龍水塘接上城門水塘 衛奕信徑7段 賞漏斗排洪白千層倒影 衛奕信徑7段🌼 城門水塘 ➔ 鐘形溢流口 ➔ 畔塘徑 ➔ 鉛礦坳 ➔ 元墩下 衛奕信徑7段由城門水塘至元墩下,鐘形溢流口和白千層倒影為季節限定。有力氣的可登2020年新建的享逸台,開揚景色不會令人失望。及後會沿古道往大埔方向,於元墩下接上石屎馬路完成。衛奕信徑7段是混合型路線,泥路、柏油路、碎石路俱備。 體力︰🌟🌟✨技術︰🌟✨ 即睇💆 衛奕信徑7段 賞漏斗排洪白千層倒影 ▲衛奕信徑7段賞城門水塘漏斗,再接白千層倒影往大埔元墩下 衛奕信徑8段先甜後苦 蝴蝶飛舞伴你登九龍坑山天梯 衛奕信徑8段🌼 元墩下 ➔ 錦和橋 ➔ 大埔頭徑 ➔ 九龍坑山 衛奕信徑8段由元墩下至九龍坑山,前半段充滿歷史,後半段蝴蝶種類繁多,企高一格風景份外開揚,秋天更有芒草盛宴。不過這條大埔行山路線起點及終點的交通都不理想,中途有多個位置有機會行錯路,出發前必須留意。 體力︰🌟🌟🌟技術︰🌟🌟 即睇💆 衛奕信徑8段先甜後苦 蝴蝶飛舞伴你登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在秋冬時芒草處處,克服過天梯就是打卡好去處 衛奕信徑9段︱九龍坑山登八仙嶺猶如過山車 衛奕信徑9段🌼 九龍坑山 ➔ 鶴藪水塘 ➔ 屏風山 ➔ 黃嶺 ➔ 犁壁山 ➔ 八仙嶺 衛奕信徑9段起點是九龍坑山,落鶴藪水塘再登天梯上屏風山、黃嶺、犁壁山,接上八仙嶺以仙姑峰作結。是一段猶如過山車式的行山路線。而且起點和終點都距離上、落車地點有距離,因此實際距離不止10.6公里,難度相對高,甚至有人認為是衛奕信徑之最。 體力︰🌟🌟🌟🌟技術︰🌟🌟🌟 即睇💆衛奕信徑9段︱九龍坑山登八仙嶺猶如過山車 ▲八仙嶺景色開揚,同時零樹蔭,出發前做足準備 衛奕信徑10段 緬懷荒廢客家村落 橫七古道雨後不宜 衛奕信徑10段🌼 仙姑峰 ➔ 橫七古道 ➔ 尤德爵士紀念亭 ➔ 南涌 想了解香港歷史,行山是個好方法。衛奕信徑10段由八仙嶺仙姑峰到南涌。作為衛奕信徑的終點,經過昔日客家村落,地基猶在人去樓空。這旅程難度不高,但起點和終點卻非真正起點和終點,出發前要考慮清楚交通和時間。 體力︰🌟🌟技術︰🌟✨ 即睇💆 衛奕信徑10段 緬懷荒廢客家村落 橫七古道雨後不宜 ▲從衛奕信徑10段橫七古道舊村,了解香港歷史 20秒學識︱GPS離線地圖下載教學 唔洗蕩失路Share Post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Share by EmailSend Link 更多專題 短程行山路線上|觀塘直達沈雲山平山 天水圍髻山深呼吸Share Post 十個夏天好去處︱纜車徑零上斜多樹蔭 走進主教山南蓮園池防中暑Share Post 12345NextLast You May Also Like January 15, 2023 毅行者大佬針草帽︱麥理浩徑7至8段流着汗療癒 January 12, 2023 鳳凰山香港第二山峰︱鳳凰徑3段穿梭芒草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