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龍山落流水響遍地裏紅葉舞︱訪獨一無二啹喀廟

主頁 » 行山路線 » 中級行山路線 » 龍山落流水響遍地裏紅葉舞︱訪獨一無二啹喀廟
31皇后山啹喀廟建於1960年代
粉嶺行山路線之中,距離不長而靚景、打卡、歷史兼備的,理想路線可能是龍山落流水響接啹喀廟。沿泥徑登山看開揚景,英軍遺蹟、不遜大棠的流水響紅葉,再接上香港獨一無二的蓮花形建築啹喀廟(路牌名稱印度廟),為中級流水響行山路線。

體力

技術

景色

中級路線

粉嶺行山路線🍁

塘坑站

龍山

流水響水塘

啹喀廟(印度廟)

皇后山

起步交通:


• 70K九巴或501小巴
• 上水站A3出口上車,塘坑站下車


終點交通:


• 503/503K小巴往上水站
• 78A巴士往粉嶺站
• 皇后山上車


距離:

約6.3公里


需時:

3-4小時(連休息及拍照)


撤退點:

52B小巴流水響迴旋處往粉嶺站


補給點:

塘坑村/流水響/布格仔士多


廁所:

塘坑村/流水響/布格仔

景點 1:電塔下芒草

塘坑下車後過河入村(若粉嶺A出口起步多行15分鐘),沿大路而行有機會遇到村狗。上斜兜幾個彎見塘坑食水配水庫閘口。於鐵絲網左面而行,是登龍山的入口。登山有分叉路,最好經常看地圖不要盡信絲帶。不久景色漸見理想,可見九龍坑山、大刀屻、粉嶺、上水華山、深圳景色。電塔一帶較少草叢卻有芒草。此後樹蔭已接近零,約1小時到達369米的龍山山頂,景色開揚。除了三角測量站外。根據葉榕《香港行山全攻略:軍事遺跡探究新界篇》,龍山設多座英軍建成的偵察堡,二戰時沒有與日軍正面對抗,至60年代重用,後來自80年代棄置至今。

10龍山芒草不少
▲粉嶺龍山芒草處處
景點 2:流水響在腳下

龍山可遠望大帽山,景色開揚,冬季芒草不少。龍山有五個頂,又有「五朵芙蓉」之名。向流水響落山,經過偵察堡時留心以免叉錯腳受傷。下山可望到皇后山,更聽到流水響人聲鼎沸。下山之路斜度不低兼浮沙碎石多,不時因路窄要停下來讓路,是全程最困難部份,一雙抓地力理想的行山鞋發揮作用。

16由龍山山脊見流水響
▲由龍山落流水響的浮沙碎石不簡單

更多文章

景點 3:流水響紅葉

回到流水響適逢12至1月落羽松轉紅葉季節,在天空之鏡倒影下猶如雙倍落羽松。落羽松正名落羽杉,非松科屬杉科。經過流水橋後,在較高處觀景台可拍到水塘邊一排整齊的紅葉,不難理解流水響又被稱為香港輕井澤。有長鏡的話,可在公廁旁由遠處拍紅葉,是另一著名打卡位。

22流水響落羽松紅葉最熱門打卡位
▲12月至1月是行山到流水響紅葉熱潮
景點 4:啹喀廟60年歷史

逆時針而行經鶴藪道迴旋處,可以乘小巴到粉嶺站。不想排隊的沿流水響道下行,部份位置行人路狹窄甚至消失,有一定危險性,必須小心車輛。涼亭旁左轉入布格仔路,不久轉右到布格仔公廁,有幾條小路往啹喀廟。只要沿鐵絲網幾分鐘,1960年代建成的皇后山軍營啹喀廟(路牌名稱印度廟)就在眼前。這廟供奉印度教的破壞之神濕婆神(शिव、Śiva、Shiva)。值得一提是驚愕花GAINORVA歌曲《洪The Flood》的MV等都在啹喀廟拍攝。

33皇后山啹喀廟為三級歷史建築
▲稱之為啹喀廟較印度廟準繩
啹喀廟譯名較印度廟準確

印度教象徵神聖和美麗的蓮花,令此處是香港唯一蓮花狀六角建築。蓮花由12塊三角形而成,外面淺綠色,內側藍色,神壇為紅色。當年踞喀兵(Gurkhas)每周祈禱,新年時又會到廟外聚餐。官方譯名為印度廟,但早前訪問中,曾任啹喀兵13年的Khimding Ratna認為啹喀廟更準確。皇后山啹喀廟有多個門口出入,另有天窗讓陽光透射入內,陽光下營造不一樣的氛圍。1996年踞喀兵撤走後荒廢多年,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原路折返至布格仔公廁,沿龍馬路往皇后山乘車離開。

龍山名氣不大,連同流水響是少有芒草、落羽松紅葉通吃的行山路線。不過樹蔭指數不高,出發前要留意天氣。

流水響、河背水塘、藍地等香港水塘行山路線

34皇后山啹喀廟內部呈現多個三角形
▲陽光映照入皇后山啹喀廟內部
Details
Lung Shan→Lau Shui Heung→Queen's Hill Gurkha Temple
?
Export
More Details

專題文章

吊鐘花花期在一月至二月
吊鐘花2025︱大枕蓋到港島徑第一段 7條行山路線合集
吊鐘花2025,吊鐘花花期為每年一月下旬至二月,作為香港原生植物,吊鐘花分佈廣泛,由簡易路線薄扶林家樂徑或港島徑1段,以至略帶崎嶇的鹿湖郊遊徑、大枕蓋,以及手腳並用的聶高信山、金馬倫山連走,總有一條適合想尋找新年行山路線或新年行大運的你。
鳳凰徑飲食裝備篇︱梅窩麵包儀式感滿滿 分流陳記士多真隱世
鳳凰徑飲食裝備篇︱梅窩麵包儀式感滿滿 分流陳記士多真隱世
鳳凰徑1至12段分4天完成,為偽鳳凰徑全走,以慢節奏細味大嶼山正在倒數的風景。此文會介紹路上70公里大嶼山美食和行鳳凰徑裝備,其實滿滿的人情味就在身邊,只是繁忙的香港人未必留意到。
香港保衛戰合集上︱由城門棱堡走進醉酒灣防線 魔鬼山親民
香港保衛戰合集上︱由城門棱堡魔鬼山行山走進醉酒灣防線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是香港歷史重要一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入侵香港,空襲啟德機場、進攻醉酒灣防線、城門棱堡、空襲及炮轟香港島、黃泥涌峽激戰、赤柱激戰,戰地醫院的聖士提反書院屠殺,最終時任港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於「黑色聖誕節」12月25日在半島酒店向日軍正式投降,至12月26日英軍停火及確認消息。在香港行山,不論城門水塘、魔鬼山、摩星嶺、麥理浩徑甚至沙田行山都有機會接觸和認識香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