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綠惜地球入山隨俗啟動禮暨共學講座 王福義詳解香港郊野公園歷史

主頁 » 行山新聞 » 綠惜地球入山隨俗啟動禮暨共學講座 王福義詳解香港郊野公園歷史
綠惜地球入山隨俗啟動禮暨共學講座
香港慈善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日前舉辦了「賽馬會入山隨俗教育計劃」啟動禮暨共學講座。除了宣傳新書《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外,在活動更邀請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博士、漁護署郊野公園主任楊輝輝先生及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女士,分享及討論郊野公園及山徑規劃史、山徑管理與手作步道修復、山徑保育與公眾參與。當中王福義否認自己是香港「郊野公園之父」,謙稱創立郊野公園是多得前港督麥理浩在內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郊野公園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四成

香港政府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同年12月劃定首3個郊野公園,至現時郊野公園佔地44 300公頃,即全香港土地總面積40%。但在1976年前,王福義指不少人的啟蒙很重要。當中首位倡議設立自然保護區官員的戴禮(P. A. Daley),在郊野公園出現前寫了很多文章。而美國學者戴爾博夫婦(L. M. Talbot & M. H. Talbot)受世界保育聯盟邀請在香港研究,寫了報告書奠定香港郊野公園的方法、範圍、理念。

「香港山徑日2023」頭炮是啟動禮暨共學講座
▲「香港山徑日2023」頭炮是啟動禮暨共學講座
麥理浩呂偉思效率奇高

「第24任港督戴倫趾(Sir David Trench)唔係好做嘢」這句話,王福義說出口沒有人敢質疑吧,戴倫趾成立委員會拖延戰術後,直至麥理浩(Sir Murray MacLehose)上任後在3年內完成速野公園計劃,因此麥理浩絕對是這個計劃的奠基者及一大推手。賀理(John W. Wholey)是郊野公園計劃執行人,後來任助理處長,在人力及管理貢獻良多。呂偉思(Martin Lewis)是首任郊野公園助理處長,效率行先,上午開會,下午已要求交貨,令郊野公園計劃進展加快了不少步伐。

王福義(左二)分享香港郊野公園規劃及發展歷史
▲王福義(左二)分享香港郊野公園規劃及發展歷史
郊野公園之父?非一人貢獻

集眾人之力,是香港郊野公園至今仍大受遊客及香港人歡迎的原因。杜華教授(Professor Lyle Boyce Thrower)管理委員會主席、艾榮(Anton Irving)為郊野公園劃界和測量,與持份者溝通。園景設計師莫素珊(Susan Mort)負責郊野公園設施規劃,編寫郊野設計手冊。鄉郊規劃師郗宏達(John Heywood),負責整體規劃,劃了6個區域的公園圖,包括北潭涌遊客中心及停車場。還有曾任分處助理處長的植樹專家饒玖才,負責培訓和教育。唐景森設計麥理浩徑等整套郊野公園標誌、工程師Bill Andrew為郊野公園建涼亭、修馬路、遊客中心等。當然少不了農林督導員、林務主任及郊野公園同事、郊野公園委員。

「香港山徑日2023」頭炮外,綠惜地球將在10月26至11月8日,於合舍展覽及宣傳新書《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詳情留意綠惜地球IG綠惜地球FB

王福義指戴倫趾唔係好做嘢,大讚麥理浩效率高
▲王福義指戴倫趾唔係好做嘢,大讚麥理浩效率高(綠惜地球圖片)

專題文章

富士山登山 彈丸、日歸、山屋一泊
富士山登山︱彈丸、日歸、山屋一泊等術語一文睇清
登上富士山頂是不少熱愛行山人士的夢想之一。由於富士山配套完善, 登山路線中有相對容易掌握的選擇,這篇文章就介紹於富士山開山期間 (約7至9月),包括彈丸、山屋一泊、日歸等不同攀山形式。 攀登者中有不少大山新手,同時亦不乏登山達人。因應自身體能、經驗及其他不同因素,攀登者會以不同形式登山,難度當然比相對簡單的吉田路線兩日一夜高。
行山中暑︱蚺蛇尖西灣等8個夏天不宜中暑黑點
行山中暑黑點 ︱蚺蛇尖、西灣、八仙嶺等8條夏天不宜路線
夏天行山,常聽到有中暑意外新聞。以下行山中暑黑點擁有多個共通點,令中暑的機會比一般郊遊地方更高。首先是名氣大,慕名而來的行人人士基數大,中暑的人數自然較高。其次是沒有撤出點,意識到身體響起警號時也無路可退。第三是樹蔭指數低,蚺蛇尖、雞公嶺等都難有地方可降溫,自然多中暑個案。
香港古道大全︱走進元荃古道東澳古道 北港竹林留憶記
香港古道行山︱走進元荃古道東澳古道 北港竹林留憶記
香港古道(Hong Kong best ancients trails)除了著名的元荃古道、東澳古道外,你記得有幾多條行山路線?古時香港步行到其他村落,有不少具多年歷史的古砌古道,印記了古人的足印。當中難度、靚景甚至隱世路線都會在本文中詳解。

🔗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