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涌水塘行山,可選擇由掃管笏出發經越野單車徑到主壩側看大欖涌千島湖,多角度看大欖涌水塘(Tai Lam Chung Reservoir),人氣不高又不乏打卡位,為適合行山新手的拍拖行山路線。
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石梨貝水塘及九龍水塘四塘連走(Kowloon Group of Reservoirs),是初級行山路線。金山一帶以猴子聞名又名馬騮山,源自興建水塘。閒遊四個不同風格的水塘,輕鬆半天遊。
流水響水塘每年12月至1月是香港行山賞落羽杉紅葉的好地方。流水響繞水塘(Lau Shui Heung Reservoir)半圈連天空之鏡打卡,2小時可完走。這條鄰近粉嶺的紅葉行山路線是拍拖、親子樂和初級新手之選。
元朗行山路線中,一次過到大棠紅葉楓香林和香港版千島湖行山打卡,由元朗大棠山道至屯門掃管笏為最簡易的行山路線。秋天整條路都被楓葉(Maple )染成紅色,打卡人流不流。
香港紅葉行山路線,最多楓香樹又容易到達的,可能是大棠。今次為加長版,紅葉、千島湖外,加設黃泥墩水塘享受片刻寧靜,再於元朗黃泥墩村離開。文章提供黃泥墩水塘巴士交通資料。行山路線超過10公里,非新手行山路線。
聽到針山(Needle Hill)兩字,腦海又浮現數以千計的天梯來到達532米高的針山山頂。想增添一點難度,不妨由肥仔脊(Fat Boy Ridge)登頂,再往沙田站作結。麥理浩徑7段(MacLehose Trail Section7)的樓梯級大路外,可從肥婆脊、肥佬脊、神房右脊之類登針山,當中難度較低的當數肥仔脊。
沈雲山(Shum Wan Shan)鄰近九龍灣站,由港鐵站起步經佐敦谷水塘主壩,約40分鐘登上沈雲山即觀塘上配水庫花園。這條中級行山路線不是最簡易登沈雲山的路線,但有機會一看市區中的佐敦谷水塘主壩,甚有驚喜。
蠄蟝石頂(Kam Kui Shek Teng)為西貢行山打卡路線,近年航拍普及,更容易拍到萬宜水庫的玻璃水景色,又把熱潮推起。然而蠄蟝石頂原路折返西灣亭略為平淡,花半小時來回螺地墩(Lo Tei Tun)
睇盡蚺蛇尖長咀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