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麻坑礦洞在2024年12月重新開放,上水站上車的59K小巴輕鬆駕過行山客從前需要禁區才能落車的蓮麻坑村內起步,把時間縮短10分鐘以上。蓮麻坑礦洞重開後設開放式博物館,資料牌、加固結構及鋪設樓級,行山難度略減,值得一訪。

體力

技術

景色
蓮麻坑村➟蓮麻坑礦洞➟紅花嶺/折返蓮麻坑村➟萊洞
起步交通:
• 59K小巴,上水站A/D出口上車
終點交通:
• 78C/78K/78K、79P、79X、679、979、277A巴士往上水等地
• 55K小巴往上水
• 56K小巴往粉嶺站
距離:
約8.3公里
需時:
2.5-3.5小時(連休息及拍照)
撤退點:
蓮麻坑礦洞原路折返
補給點:
-
廁所:
蓮麻坑村遊樂場/禾徑山公廁

蓮麻坑礦洞最交通 59K小巴
以前持有效的邊境禁區許可證可在蓮麻坑站等小巴上落車,一般行山人士則要在禁區和鐵絲網左方的山徑前往打鼓嶺第十二號警崗。2025年1月24日起,政府放寬沙頭角蓮麻坑村附近指明邊境禁區限制,豁免乘坐專營小巴59K的人士進入。即行山人士可以乘小巴直入蓮麻坑村,不用在鐵絲網旁花10-15分鐘行少700米距離。豁免只適用於乘坐專營小巴,未持有禁區證的私家車、的士或其他車輛,以及步行或踩單車等人士的限制仍在。因此一落車往車尾方向行1分鐘就會步到往蓮麻坑礦洞起點。


▼按圖輯放大路況▼

天梯上礦山麥景陶碉堡
初段風景不多,917級樓梯斜度尚可接受,直到見到一座深綠色的建築物在山上,就是礦山麥景陶碉堡。麥景陶碉堡於1949至1953年間由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Duncan William Macintosh)下令建造為北區7座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s),作用是守衛邊境阻止非法入境者,設計風格是平面呈等腰三角形。礦山麥景陶碉堡2009年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不過現時仍有運作不能內進,只能隔住鐵絲網遠觀。


蓮麻坑礦洞歷史
麥景陶碉堡右轉不久,留意左方有兩個往「蓮麻坑鉛礦洞」的指示牌,沿樓級行5-10分鐘落斜抵達礦場隧道長度達2100米的蓮麻坑礦洞(Lin Ma Hang Lead Mines)。蓮麻坑礦洞歷史由19世紀說起,礦洞開採權經過容覲彤、遮打爵士、香港礦務公司及中國礦業冶煉公司等多番易手,當中在1936至1939年最興盛產量最高,曾有近2000名礦工24小時不斷採礦。礦石會先運往九龍,再以船隻出口世界各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蓮麻坑礦洞被日軍佔據後,村民經多次嘗試後以炸藥破壞礦洞,成為一時佳話。然而戰後採礦設施在已有缺失,加上人工成本上升、禁區紙限制以及鉛價下跌等原因,蓮麻坑礦場至1960年代前停止運作,1962年被政府收回。


原路折返蓮麻坑村最快離開
蓮麻坑礦洞最少有6層,當中不設第4層,出產方銅鉛、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及少量黃金與銀等,荒廢後成為蝙蝠棲息處,當局紀錄到南長翼蝠等10種蝙蝠,為香港品種的四成。到訪時除了在大廳打卡外,亦可細看資料牌及到體驗一條約30秒的礦道經涼亭離開。
要離開蓮麻坑礦洞,最方便快捷為原路折返蓮麻坑村乘59K小巴,而在2025年7月後,可以先登紅花嶺再經幾公里軍路落萊洞,此行山路線距離與逆走紅花嶺郊遊徑以担水坑作終點差不多,勝在軍路易行斜度較低。
紅花嶺郊野公園行山︱蓮麻坑郊遊徑訪礦洞 59K小巴乘客獲豁免禁區證


紅花嶺往軍路7月完成工程
由蓮麻坑礦洞接回郊遊徑,沿路上斜海拔250米,需要一定體能。樓梯一條接一條,中段更有不少略為鬆散的泥土,需要避過樹根。2月踏上紅花嶺的路,紅杜鵑未開花,卻有不少吊鐘花作伴。行完樓梯後的右轉經小徑,幾分鐘就抵達紅花嶺三角測量站。群山包圍下,小休一會再出發。分叉路靠西南往軍路,軍路工程在2025年7月完成,屆時可以行體力要求較低的軍路落山。

更多行山路線

GPS行山離線地圖及高度圖
行山專題